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2集课程复讲 |
马央军学长 |
|
一、《了凡四训》之十善(承上集)
1、劝人为善 教人以善毋过高,当使其可 他人做了善事,我们要适时赞叹、鼓励。
2、成人之美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善行,一定要尽力帮助他。纵使是一句赞叹的言语,相信对他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鼓舞。这是成人之美。 韩愈先生说“一时劝人以口,百世劝人以书”。如袁了凡先生写的《了凡四训》。 三不朽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如清朝的曾国藩先生就是这样。
3、救人危急 我们所做的任何的事都是本分,所有人给我们的肯定,给我们的尊敬,我们都要记在心上,好好用我们自己立身行道去回馈所有爱护、所有祝福我们的人。所以叫救人危急。
4、兴建大利 在古代我们看到很多善心人士都会造桥铺路,以便利益更多的人。 处处有这一分善心替人着想。最主要就是可以利益别人的事,我们随缘随分、尽心尽力去做。
5、舍财作福 可以施舍财物,也可以用我们的劳力、用我们的经验去帮助别人。 好事有难有易,而难行却能行,功德更大。
6、护持正法
7、爱惜物命 对于东西我们也要爱惜,所谓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”,决不可以糟蹋。 对于生命也要爱惜。当人对于生命尊重,对于万物尊重,万物一定会给人很好的回馈。 白居易有一首诗,“莫道群生性命微,一般骨肉一般皮,劝君莫打枝头鸟,子在巢中望母归”。从小养孩子的慈悲之心。 二、怎么行善 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 当仁不让于师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学贵立志
三、见人恶,即内省;有则改,无加警。 李炳南老师提到“见人有善,不嫉妒要随喜;见人有恶,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,见人错事”,他刚好做错事,“不指责要协助”。 “君子信而后谏”, “未信则以为谤己也” “见人恶”,绝对不要放在心上,那是把我们最纯洁的心装了很多别人的垃圾,这样是最傻的。释净空教授的一个好方法:你以后看到别人的错,你就说都是我的错。比方说你看到儿子不乖,你就说:都是我的错,没教好。那你就赶快教!比方说看到太太不好,你说:都是我的错,没有用德行感动她,也是我不好。假如在马路上看到别人没有功德心,你说:都是我不好,我没有当榜样影响他。当人处处看到本分,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数落别人的不是上了。 《了凡四训》里面提到“未论行善,先须改过”,这个改过也是相当重要的学问。
改过要发三种心 1、要发“耻心”,羞耻之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,都应该可以透过自己的修身可以成圣成贤。 孟夫子说“耻之于人大矣”,羞耻心对一个人太重要,有羞耻心则可以成圣贤;没有羞耻心,有可能一生沦为禽兽都不如。 2、要发“畏心” 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 “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” “日久见人心” “弥天罪恶,也当不得一个悔字” “从前种种,譬如昨日死;以后种种,譬如今日生”。 3、要发 “勇心” 要很有勇气去对治我们的坏习惯。 卢叔叔说:对自己要赶尽杀绝(用得词还真好),对别人要厚道三分。 “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” 要保护好我们本善的心,要让它真正可以发扬出来。要有勇气,不能退缩。 《了凡四训》也提到,对治坏习惯要如毒蛇啮指 改过大分三项:有从事上改,有从理上改,还有从心上改。
四、唯德学,唯才艺,不如人,当自砺。若衣服,若饮食,不如人,勿生戚。 不要把人生只是当作不断追求物质的享乐而已 为人父母把德行摆在前面,当然就能树立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给你的小孩。 行善最乐;成长的喜悦,这都会让你、伴随着你一生有无穷的法喜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